辣條,是以面粉為主原料,通過擠壓熟化,調味而成的經典休閑零食,尤其在中小學生中間備受追捧。3·15晚會曾曝光了辣條臟亂差的生產環境,這給消費者尤其是學生家長們帶來了心理上的沖擊。
為規范辣條生產標準,2019年市場監管總局下發了《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》,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對“辣條”類食品統一按照“方便食品(調味面制品)”生產許可類別進行管理,凡與此不一致的,應當于2020年1月31日前調整到位。
隨著法律法規和標準的不斷完善,加上監管部門在食品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,辣條行業的亂象得到了一定的整治與規范。
河南省食品檢驗研究院專業人士提醒大家,雖然是合法合規生產的辣條,但也要盡量少吃,因為辣條除了能提供能量外,并沒有其他營養優勢。
辣條屬于辛辣食品,刺激腸道,容易增加胃部疾病。
辣條鈉含量過高。按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,成年人每日鹽攝取量應低于5克。過往國抽、省抽中的數據顯示,大部分辣條的鈉含量都超過了每日攝取量。
辣條的含油量高,容易增加脂肪肝與肥胖的風險。因為辣條里面含有大量的油脂,所以味道很香,從而讓人增加食欲,容易過量食用,這樣就會攝入過多的脂肪。
綜上,對辣條的選擇,應注重其配料,盡量選有品牌保證的辣條,而且辣條要少吃,畢竟它只是方便食品。(胡炳俊、魏曉媛)
來源:大河健康報